麦门冬汤

经典处方 huatuo 1404浏览

麦门冬汤,中医方剂名。为治燥剂,具有清养肺胃,降逆下气之功效。主治虚热肺痿。咳嗽气喘,咽喉不利,咯痰不爽,或咳唾涎沫,口干咽燥,手足心热,舌红少苔,脉虚数。胃阴不足证。呕吐,纳少,呃逆,口渴咽干,舌红少苔,脉虚数。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扩张、慢性咽喉炎、矽肺、肺结核等属肺胃阴虚,气火上逆者。亦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、慢性萎缩性胃炎、妊娠呕吐等属胃阴不足,气逆呕吐者。

中文名:麦门冬汤

分    类:治燥剂-滋阴润燥

功    用:清养肺胃,降逆下气

主    治:虚热肺痿,胃阴不足证

出    处:《金匮要略》

麦门冬汤歌诀

麦门冬汤用人参,枣草粳米半夏存,肺痿咳逆因虚火,清养肺胃次方珍。

麦门冬汤组成

麦门冬、半夏、人参、甘草、粳米、大枣。

麦门冬汤用量

麦门冬42g,半夏、甘草各6g,人参9g,粳米3g,大枣4枚。

麦门冬汤用法

上六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温服一升,日三夜一服。现代用法:水煎服。

麦门冬汤功用

清养肺胃,降逆下气。

麦门冬汤主治

①虚热肺痿。咳嗽气喘,咽喉不利,咯痰不爽,或咳唾涎沫,口干咽燥,手足心热,舌红少苔,脉虚数。

②胃阴不足证。呕吐,纳少,呃逆,口渴咽干,舌红少苔,脉虚数。

麦门冬汤方义

本方所治虚热肺痿乃肺胃阴虚,气火上逆所致。病虽在肺,其源在胃,盖土为金母,胃主津液,胃津不足,则肺之阴津亦亏,终成肺胃阴虚之证。肺虚而肃降失职,则咳逆上气;肺伤而不布津,加之虚火灼津,则脾津不能上归于肺而聚生浊唾涎沫,随肺气上逆而咳出,且咳唾涎沫愈甚,则肺津损伤愈重,日久不止,终致肺痿。咽喉为肺胃之门户,肺胃阴伤,津不上承,则口干咽燥;虚热内盛,故手足心热。胃阴不足,失和气逆则呕吐;舌红少苔、脉虚数为阴虚内热之佐证。治宜清养肺胃,降逆下气。方中重用麦冬为君,甘寒清润,既养肺胃之阴,又清肺胃虚热。人参益气生津为臣。佐以甘草、粳米、大枣益气养胃,合人参益胃生津,胃津充足,自能上归于肺,此正“培土生金”之法。肺胃阴虚,虚火上炎,不仅气机逆上,而且进一步灼津为涎,故又佐以半夏降逆下气,化其痰涎,虽属温燥之品,但用量很轻,与大剂麦门冬配伍,则其燥性减而降逆之用存,且能开胃行津以润肺,又使麦门冬滋而不腻,相反相成。甘草并能润肺利咽,调和诸药,兼作使药。

麦门冬汤配伍特点

本方配伍特点有二:一是体现“培土生金”法;二是于大量甘润剂中少佐辛燥之品,主从有序,润燥得宜,滋而不腻,燥不伤津。

麦门冬汤运用

本方为治疗肺胃阴虚,气机上逆所致咳嗽或呕吐之常用方。临床应用以咳唾涎沫,短气喘促,或口干呕逆,舌干红少苔,脉虚数为辨证要点。

麦门冬汤加减化裁

若津伤甚者,可加沙参、玉竹以养阴液;若阴虚胃痛、脘腹灼热者,可加石斛、白芍以增加养阴益胃止痛之功。

麦门冬汤重要文献摘要

1. 《金匮要略·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》:“大逆上气,咽喉不利,止逆下气者,麦门冬汤主之。”[1] 

2.《金匮要略方论本义》卷7:“火逆上气,夹热气冲也;咽喉不利,肺燥津干也,主之以麦冬生津润燥,佐以半夏,开其结聚;人参、甘草、粳米、大枣,概施补益于胃土,以资肺金之胁,是为肺虚有热津短者立法也。亦所以预救乎肺虚而有热之痿也。”[2] 

[3] 

参考资料

  • 1.  张仲景.《金匮要略》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5年08月
  • 2.  魏荔彤.《金匮要略方论本义》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97年9月
  • 3.  邓中甲.《方剂学》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1年9月

转载请注明:华佗中医大师博客 » 麦门冬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