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葛解肌汤

经典处方 huatuo 1248浏览

柴葛解肌汤,中医方剂名。为解表剂,具有辛凉解表,解肌清热之功效。主治外感风寒,郁而化热证。恶寒渐轻,身热增盛,无汗头痛,目疼鼻干,心烦不眠,咽干耳聋,眼眶痛,舌苔薄黄,脉浮微洪。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、流行性感冒、牙龈炎、急性结膜炎等属外感风寒,邪郁化热者。

功    用:解肌清热

主    治:外感温邪,内有郁热

分    类:解表剂-辛凉解表

出    处:《伤寒六书》

柴葛解肌汤歌诀

柴葛解肌芷桔羌,膏芩芍草枣生姜,恶寒见轻热增重,解肌清热此方良。[1] 

柴葛解肌汤组成

柴胡、干葛、白芷、桔梗、羌活、石膏、黄芩、白芍、甘草、大枣、生姜。

柴葛解肌汤用量

柴胡12克,干葛9克,甘草3克,黄芩9克,羌活6克,白芷6克,芍药6克,桔梗6克,石膏3克。

柴葛解肌汤用法

水二盅,加生姜三片,大枣二枚,槌法加石膏末3克,煎之热服。现代用法:加生姜3片,大枣2枚,石膏12克,水煎温服。

柴葛解肌汤功用

解肌清热。

柴葛解肌汤主治

外感风寒,郁而化热证。恶寒渐轻,身热增盛,无汗头痛,目疼鼻干,心烦不眠,咽干耳聋,眼眶痛,舌苔薄黄,脉浮微洪。

柴葛解肌汤方义

本证由太阳风寒未解,而又化热入里所致,治疗方法以解肌清热为主。因表寒未解,故恶寒仍在,并见头痛、无汗等症。阳明经脉起于鼻两侧,上行至鼻根部,经眼眶下行;少阳经脉行于耳后,进入耳中,出于耳前,并行至面颊部,到达眶下部;入里之热初犯阳明、少阳,故目疼鼻干、眼眶痛、咽干耳聋。热扰心神,则见心烦不眠;脉浮而微洪是外有表邪,里有热邪之佐证。此证乃太阳风寒未解,郁而化热,渐次传入阳明,波及少阳,故属三阳合病。方以葛根、柴胡为君。葛根味辛性凉,辛能外透肌热,凉能内清郁热;柴胡味辛性寒,既为“解肌要药”,且有疏畅气机之功,又可助葛根外透郁热。羌活、白芷助君药辛散发表,并止诸痛;黄芩石膏清泄里热,四药俱为臣药。其中葛根配白芷、石膏,清透阳明之邪热;柴胡配黄芩,透解少阳之邪热;羌活发散太阳之风寒,如此配合,三阳兼治,并治阳明为主。桔梗宣畅肺气以利解表;白芍、大枣敛阴养血,防止疏散太过而伤阴;生姜发散风寒,均为佐药。甘草调和诸药而为使药。诸药相配,共成辛凉解肌,兼清里热之剂。

柴葛解肌汤配伍特点

温清并用,侧重于辛凉清热;表里同治,侧重于疏泄透散。

柴葛解肌汤运用

本方用于外感风寒、郁而化热证,临床应用以恶寒渐轻,身热增盛,无汗头痛,目疼鼻干,心烦不眠,咽干耳聋,眼眶痛,舌苔薄黄,脉浮微洪为辨证要点。

柴葛解肌汤加减化裁

若无汗而恶寒甚者,可去黄芩,加麻黄增强发散表寒之力,值夏秋可以苏叶代之;热邪伤津而见口渴者,宜加天花粉、知母以清热生津;恶寒不明显而里热较甚,见发热重、烦躁、舌质偏红者,宜加银花、连翘,并重用石膏以加强清热之功。

柴葛解肌汤禁忌

若太阳表邪未入里者,不宜使用本方,恐其引邪入里;若里热而见阳明腑实(大便秘结不通)者,亦不宜使用。

柴葛解肌汤重要文献摘要

张秉成《成方便读》卷1:“治三阳合病,风邪外客,表不解而里有热者。故以柴胡解少阳之表,葛根、白芷解阳明之表,羌活解太阳之表,如是则表邪无容足之地矣。然表邪盛者,内必郁而为热,热则必伤阴,故以石膏、黄芩清其热,芍药、甘草护其阴,桔梗能升能降,可导可宣,使内外不留余蕴耳。用姜、枣者,亦不过藉其和营卫,致津液,通表里,而邪去正安也。”[2] 

[3] 

参考资料

  • 1.  汪昂(清).《汤头歌诀》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07年9月第一版
  • 2.  张秉成(清).《成方便读》:学苑出版社,2010年6月第一版
  • 3.  邓中甲.《方剂学》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1年9月

转载请注明:华佗中医大师博客 » 柴葛解肌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