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叶石膏汤

经典处方 huatuo 1486浏览

竹叶石膏汤,中医方剂名。为清热剂,具有清气分热,清热生津,益气和胃之功效。主治伤寒、温病、暑病余热未清,气津两伤证。身热多汗,心胸烦热,气逆欲呕,口干喜饮,气短神疲,或虚烦不寐,舌红少苔,脉虚数。临床常用于治疗流脑后期、夏季热、中暑等余热未清、气津两伤者。

中文名:竹叶石膏汤

功    用:清热生津、益气和胃

主    治:余热未清,气津两伤证

分    类:清热剂-清气分热

出    处:《伤寒论》

竹叶石膏汤歌诀

竹叶石膏汤人参,麦冬半夏甘草临,更加粳米同煎服,清热益气养阴津。

竹叶石膏汤组成

竹叶、石膏、人参、麦冬、半夏、甘草、粳米。

竹叶石膏汤用量

竹叶6g,石膏50g,人参6g,麦冬20g,半夏9g,甘草6g,粳米10g。

竹叶石膏汤用法

上七味,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滓,内粳米,煮米熟,汤成去米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
竹叶石膏汤功用

清热生津,益气和胃。

竹叶石膏汤主治

伤寒、温病、暑病余热未清,气津两伤证。身热多汗,心胸烦热,气逆欲呕,口干喜饮,气短神疲,或虚烦不寐,舌红少苔,脉虚数。

竹叶石膏汤方义

本证多由热病后期、余热未清、气津两伤,胃气不和所致。治疗以清热生津,益气和胃为主。热病后期、高热虽除,但余热留恋气分,故身热有汗不解,脉数;余热内扰,故心胸烦热;气短神疲、脉虚数为气虚的表现。方中竹叶、石膏清透气分余热,除烦止呕为君药。人参配麦冬,补气养阴生津,为臣药。半夏和胃降逆止呕,为佐药。甘草、粳米和脾养胃,为使药。

竹叶石膏汤配伍特点

半夏性温,与清热生津药配伍使用,消除其温燥之性,使降逆止呕的功效增强,使人参、麦冬补而不滞,使石膏清而不寒。本方为清补两顾之方。

竹叶石膏汤运用

本方用于伤寒、暑病、温病余热未清、气津两伤证。临床应用以身热多汗、心胸烦热,气逆欲呕,气短神疲,舌红少苔,脉虚数为辨证要点。

竹叶石膏汤加减化裁

若胃阴不足,胃火上逆,口舌糜烂,加石斛、天花粉清热养阴生津;胃火炽盛,消谷善饥,舌红脉数者,可加知母、天花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效;气分热犹盛,可加知母、黄连,增强清热之力。

竹叶石膏汤禁忌

本方清凉质润,如内有痰湿,或阳虚发热,均应忌用。

竹叶石膏汤化裁方比较

本方由白虎汤化裁而来。白虎汤证为热盛而正不虚,本证为热势已衰,余热未尽而气津两伤。热既衰且胃气不和,故去苦寒质润的知母,加人参、麦冬益气生津,竹叶除烦,半夏和胃。其中半夏虽温,但配入清热生津药中,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,且有助于输转津液,使参、麦补而不滞,此善用半夏者也。

竹叶石膏汤重要文献摘要

①《伤寒论·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解后,虚羸少气,气逆欲吐,竹叶石膏汤主之。”[1] 

②汪昂《医方集解·泻火之剂》:“此手太阴、足阳明药也。竹叶、石膏辛寒以散余热;人参、甘草、麦冬、粳米之甘平以益肺安胃,补虚生津;半夏之辛温以豁痰止呕,故去热而不损其真,导逆而能益其气也。”

[2-3] 

参考资料

  • 1.  张仲景 .《伤寒论》 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09年8月
  • 2.  邓中甲.《方剂学》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1年9月
  • 3.  汪昂.《汤头歌诀》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07年9月

转载请注明:华佗中医大师博客 » 竹叶石膏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