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阳益胃汤

经典处方 huatuo 1911浏览

出自《内外伤辨惑论》。此汤主治治脾胃虚弱、怠惰嗜卧;时值秋燥令行,湿热方退,体重节痛,口苦舌干,心不思食,食不知味,大便不调,小便频数;兼见肺病,洒淅恶寒,惨惨不乐,乃阳气不升也。

中文名:升阳益胃汤

出    处:《内外伤辨惑论》

主    治:升阳益胃

类    别:补益类

升阳益胃汤简介

方 名:升阳益胃汤(补养之剂)

出 处:《内外伤辨惑论》

功 效:升阳益胃

编 号:028

类别:补益类

方歌:升阳益胃参术芪,黄连半夏草陈皮

苓泻防风羌独活,柴胡白芍姜枣随

升阳益胃汤组成

黄芪(30克) 半夏(15克) 人参(15克) 炙甘草(15克) 独活(9克) 防风(9克) 白芍药(9克) 羌活(9克) 橘皮(6克) 茯苓(5克) 柴胡(5克) 泽泻(5克) 白术(5克) 黄连(1.5克)

升阳益胃汤主 治

一、治脾胃虚弱、怠惰嗜卧。

二、时值秋燥令行,湿热方退,体重节痛,口苦舌干,心不思食,食不知味,大便不调,小便频数。

三、兼见肺病,洒淅恶寒,惨惨不乐,乃阳气不升也。

归 经:足太阴阳明药也

方 义:

1.六君子:助阳益胃,补脾胃之上药也。加黄芪,以补肺而固;芍药,以敛阴而调荣;羌活、独活、防风、柴胡,以除湿痛而升清阳;茯苓、泽泻,以泻湿热而降浊阴。少佐黄连,以退阴火。

⒉补中有散,发中有收,使气足阳升,则正旺而邪服矣。

升阳益胃汤药方详解

又附方:又补中益气汤加炒曲、黄芩-亦名益胃升阳汤,治妇人经候凝结,血块暴下,脾虚水泻。

升阳益胃汤方解

升阳益胃汤重用黄芪,并配伍人参、白术、甘草补气养胃;柴胡、防风、羌活、独活升举清阳,祛风除湿;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泽泻、黄连除湿清热;白芍养血和营。适用于脾胃气虚,清阳不升,湿郁生热之证。

升阳益胃汤来源

《内外伤辨》卷中。

升阳益胃汤配方

黄芪60克 半夏(汤洗,脉涩者用) 人参(去芦) 甘草(炙)各30克 独活 防风 白芍药 羌活各15克 橘皮12克 茯苓(小便利,不渴者勿用) 柴胡 泽泻(不淋勿用) 白术各9克 黄连3克

升阳益胃汤用法

上为粗末。每服9克,加生姜5片,大枣2枚,用水450毫升,煎至150毫升,去滓,早饭、午饭之间温服。

升阳益胃汤主治

脾胃虚弱,湿热滞留中焦,怠惰嗜卧,四肢不收,体重节肿,口苦舌干,饮食无味,食不消化,大便不调,小便颊数;兼见肺病,洒淅恶寒,惨惨不乐,面色恶而不和者。

升阳益胃汤方论

方中人参、黄芪、白术、甘草补益脾胃之气;柴胡、防风、羌活、独活升举清阳,祛风除温;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泽泻、黄连除湿清热。诸药合用,共奏益气升阳,清热除湿之功。

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

升阳益胃汤腹泻

用本方:党参31g,黄芪31g,白术15g,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泽泻10g,柴胡10g,白芍10g,炙甘草6g,防风3g,黄连3g,羌活3g,独活3g,姜枣为引。无腹痛者去白芍,年龄小者药量宜小,黄连用量不宜过大。水煎服。治疗腹泻91例,结果:服药10剂内,腹泻停止,大便常规检查正常,精神好转,随访1年未复发者为痊愈,共50例;服药10剂内,腹泻止,大便常规化验有好转,3个月有复发者为有效,共35例;服药后大便次数未减,大便常规化验无明显好转者为无效,共6例;总有效率为93%。

升阳益胃汤萎缩性胃炎

用本方加减:黄芪50g、党参10g,泽泻10g,丹参10g,莪术10g,焦山楂10g,白术6g,陈皮6g,独活6g,白芍6g,黄连6g,茯苓20g,枳壳15g,蒲公英15g,鸡内金8g,每剂煎取200ml,分3次早、晚服完。病情重可分为4-5次服完。日服3次。轻度萎缩性胃炎者50-60剂,中度者60-70剂,重度者70-90剂。较长时间服药者每周可停服1日。治疗萎缩性胃炎192例,男146例,女46例;年龄25-60岁,30-50岁142例,占73.5%,平均46岁;病程在3-20年,5-10年占75%。结果:基本治愈121例,占63.02%;好转61例,占31.77%;无效10例,占5.21%。

升阳益胃汤慢性胆囊炎

用本方:柴胡12g,白芍15g,党参10g,白术12g,黄芪18g,黄连6g,半夏10g,陈皮12g,茯苓12g,泽泻12g,防风10g,羌活8g,独活8g,炙甘草10g,生姜10g,大枣10g,每日1剂,水煎分2次服。若血瘀者去茯苓、泽泻,独活,加炒蒲黄12g,五灵脂12g,丹参15g。治疗慢性胆囊炎132例,其中男80例,女52例;年龄30-60岁。结果:临床症状完全消失,纳佳,超声波复查,胆囊收缩功能良好,半年随访未复发者为治愈,共36例;症状基本消失,超声波检查,胆囊收缩功能较前好转,半年随访,基本未复发者为好转,共67例;无效29例;总有效率为77.3%。

升阳益胃汤荨麻疹

用本方日1剂水煎服。治疗荨麻疹34例,其中男26例,女8例;年龄最大45岁,最小6岁;病程最长45日,最短2日。凡服药3-6剂,荨麻疹全部消失,停药后1-3月内不复发的为临床痊愈,共28例;凡服药3-6剂,荨麻疹消失,停药后3个月以内复发,服药后又消失者为有效,共4例;服药6剂以上,荨麻疹仍不消失,或消退后3-5日又复发者为无效,共2例;总有效率为94.2%。

升阳益胃汤带下

用本方:党参15g,黄芪15g,白术10g,黄连10g,半夏10g,陈皮10g,泽泻10g,防风10g,羌活10g,独活10g,柴胡10g,白芍10g,茯苓20g,甘草3g,姜枣为引。湿盛加川楝子15g,汗多加煅龙牡各20g。每日1剂,分2次煎服,5日为1疗程。治疗带下73例,全部为门诊病例,年龄在25岁以下;病程6月至2年。结果:带下及伴随症状消失,3年内无复发为痊愈,共66例;带下减少2/3,伴随症状消失,1年内诸症不加重为好转,共4例;带下减少1/3,伴随症状减轻为有效,共3例;带下诸症无明显改善为无效;总有效率为100%。

升阳益胃汤溃疡性结肠炎

用本方:黄芪20克,法半夏、人参、炙甘草各12克,白芍、防风、羌活、独活各6克,橘皮8克,茯苓、泽泻、白术、柴胡各6克,黄连3克。痛泻夹杂、大便不爽者,加槟榔、大黄;腹胀肠鸣者,加广木香、台乌、生姜;腹痛甚者,加橘核、小茴;胸肋胀满、脘痞纳呆者,加焦山楂,柴胡量为10克;畏寒、肢冷、腰酸、少腹有冷感者,加仙茅、补骨脂、吴茱萸。

水煎服。15日为1个疗程。1个疗程后不愈,休息1周再服。

一般服药2~4个疗程。主治溃疡性结肠炎。症见腹泻、腹痛、腹胀,黏液便或便结反复交替出现,神疲乏力,消瘦。脉虚弱。本方升阳益气,健脾去湿。方中人参、白术、黄连能挽回中气下陷之势,使清阳上升;羌活、泽泻、茯苓利湿化郁,以止泻止痛;防风、独活为风药,风动水湿速散,风行清阳速升;黄连配半夏和胃理肠,祛湿止痢,平调寒热。全方配伍,寒温并用,虚实同治,不治痛泻,而痛泻自止。

升阳益胃汤临床医案

升阳益胃汤为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李东垣所制订的方剂,该方由六君子汤加羌独活、防风、柴胡、黄芪、白芍、黄连、泽泻、茯苓组成,全方有补有通,升降相得,清温并施。笔者在临床凡遇具有脾胃消化功能障碍者,只要其病机相同,不论其病位在肝、肺、肾、膀胱、冲任等部之疾病,均以本方辨证治疗,皆可收到良效,足见异病同治之妙。兹介绍验案五则如下。

升阳益胃汤急性肺炎

罗××,女,57岁。发热,咳嗽,咯铁锈色痰液半月,X光摄片诊断为“右下肺炎”。经西药抗菌素治疗后体温渐降,咳嗽亦减,但感神疲乏力,口苦纳呆,大便稀溏夹带血丝粘液,舌苔淡黄,脉濡数。肺部听诊:右下肺闻及湿罗音,大便常规:稀黄粘夹带红色便,红血球(+),脓细胞0~2,不消化食物(+)。此系肺炎外感热病未瘥,肺经郁热移于大肠,灼伤肠络则血下溢也,加之热病后肺阴耗伤,子令母虚,脾气亦损,中气下陷,升降无权,姑拟升阳益胃汤去羌独活,党参易沙参15g,加血余炭12g,槐花炭15g。7剂后腹痛便血即止,咳嗽咯血亦减,体温正常。二诊去血余炭、槐花炭,加麦冬10g,枇杷叶10g,随证加减调治月余,肺部听诊,罗音消失。摄片:肺部炎症吸收,诸症俱瘥。

按:急性肺炎继发便血,诚乃肺与大肠相表里,肺移热于大肠,今以肠胃症状突出,盖肺病及脾,子令母虚,而致脾气下陷,升降失衡,故以培土生金加血余炭、槐花炭而症获转机。

升阳益胃汤急性黄疸性肝炎

刘××,男,24岁。因急性黄疸性肝炎住院治疗,20多天后,出现胃部胀痛不适,进食少,黄疸消退,肝功正常,但大便由黄变黑,隐血试验(++++)。辨证乃肝炎后肝旺脾虚,湿热不清,木旺侮土,热伤肠络而下血。拟用升阳益胃汤去羌独活,加青木香6g,乌贼骨20g,大贝母10g,重用白芍20g,甘草6g。7剂后,黑便转黄,胃胀痛消失,原方加砂仁6g,郁金6g,调治月余告愈。

按:急性黄疸性肝炎后上消化道出血乃木旺侮土,湿热不清之明证,故方中重用芍药、甘草,加木香、乌贼骨、贝母意在敛肝养胃护膜,使湿热得化,脾气渐复,符合肝病实脾的理论原则。

升阳益胃汤妊娠高血压

陈××,女,27岁,营业员,已婚。妊娠七月之际因感头昏,心慌气短,纳呆,两下肢浮肿,肛门坠胀,腹胀隐痛,痛即欲圊,大便日行3~4次稀便,小便短少。经产前检查发现血压偏高,血压:22/13KPa,心率:112次/分,律齐,小便常规(-),大便常规:稀,黄粘,脓球0~2,不消化食物(+)。辨证乃妊娠之体肝阳偏旺,木旺侮土,致脾虚气陷,运化失职,肠腑气机失调。予升阳益胃汤,重用方中防风、白芍、白术之药量,每日1剂。7剂后用胀痛止,大便正常。二诊后原方去防风、羌独活,加菊花6g,青木香6g,调治半月血压正常,诸症全消,如期分娩。

按:妊娠高血压,腹痛便泻,重用防风、白芍、白术、陈皮疏肝以扶脾,升降得以平衡,腹泻控制,血压也下降至正常。

升阳益胃汤阴吹

李××,女,30岁,已婚。每于月经期前后白带增多,有时如小便样自阴道流出,色白如涕状,无腥臭味,同时伴阴户气出有声,症历两年余,伴有头昏腰酸,神疲乏力。作妇科检查:子宫发育正常,阴道无异常。白带常规:未见阴道霉菌、滴虫。辨证乃属脾肾不足,湿热内蕴,中焦运化失司,谷气下流,带脉失约。拟用升阳益胃汤加当归10g,杜仲10g,莲须12g,鸡冠花12g。10剂后,带下减少,阴户出声亦减,继用原方去泽泻,加菟丝子10g,女贞子10g,少佐益肾调冲之品,恙获痊瘳。

按:妇人阴吹之症,《金匮要略》谓:“由谷气实,胃气下泻,是以肝精不守,不能化荣血以为经水,反而变为白滑之物,由阴门直下,欲自禁而不可得也。”古人仅有猪膏发煎一方,且药不易寻,本着奇经八脉隶属阳明,带脉失于固约的病机而选用本方升降相得,加杜仲、菟丝子益肾固摄,莲须、鸡冠花收涩止带,以提高疗效。

升阳益胃汤足癣、丹毒

刘××,男,65岁,工人。足癣两足趾间奇痒,伴右下肢丹毒反复发作,已4月余,迭经中西药治疗罔效。现患肢红肿热痛,半月来又加重,两下肢浮肿,肤色光亮,按之凹而不起,并有向上漫延之势。面色(白光)白,神倦乏力纳呆,腹胀便溏,小溲短少。此证初乃热证实证,久病由长期服用清热利湿苦寒之药致使脾虚湿留,阳气不张。拟用升阳益胃汤化裁,原方去黄连,加炙桂枝10g,怀山药15g,10剂后两下肢浮肿明显消退,丹毒红肿焮热亦明显改善,足癣已趋平伏。二诊去羌独活,加当归10g,生熟地各12g,内金6g,调理月余,诸症消失。

按:足癣、丹毒,继而浮肿,乃久病湿热不得托化,健脾尤须升清,气充才能托化,所以方中加桂枝、怀山药得以拨乱反正,化险为夷。

升阳益胃汤药理作用

⒈ 升阳益胃汤抗疲劳的实验研究,来评价"消补兼施"法在抗疲劳中的作用,为抗疲劳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方法:昆明种雄性小鼠90只(经游泳能力初筛),随机分为三组,分别为空白对照组,升阳益胃汤组及阳性对照组(螺旋藻)。采用小鼠游泳制备疲劳模型的方法,连续灌胃给药15d,20g小鼠灌胃量0.4mL。分别观察各组对小鼠负重游泳运动时间、小鼠游泳运动10min后和游泳运动后休息15min血乳酸变化值、血清尿素氮、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影响。结果:升阳益胃汤能显著提高小鼠的运动耐力,延长小鼠的游泳运动时间;能显著降低小鼠游泳运动10min后血乳酸升高值,减少血清尿素氮的产生,但对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无影响。结论:升阳益胃汤具有抗疲劳功效,且在应用15d时能对小鼠发挥其抗疲劳作用。

⒉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虚兼证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(DGP)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 方法;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DGP患者随机分为2组,治疗组加用升阳益胃汤,对照组加用莫沙比利,2组降糖治疗不变,疗程1个月.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生长抑素分泌升高水平下降显著(P<0.01),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(P<0.01).治疗组对患者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.结论 升阳益胃汤具有抑制DGP患者生长抑素分泌的作用,从而改善患者胃肠动力,对DGP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.

转载请注明:华佗中医大师博客 » 升阳益胃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