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芪建中汤

经典处方 huatuo 1436浏览

黄芪建中汤是一剂处方,源于《金匮要略》,配方主要有黄芪、桂枝、白芍、生姜等,重在温养脾胃,是治疗虚寒性胃痛的主方。用于气虚里寒,腹中拘急疼痛,喜温慰,自汗,脉虚。

又有胃痛治不及时或治不如法,形成寒热错杂者,常见胃脘痞硬,干噫食臭,腹中雷鸣下利,舌苔黄白相兼,脉弦数,可与《伤寒论》之生姜泻心汤以辛开苦降,和胃消痞。对于胃热肠寒或胃寒肠热所导致的消化不良,吸收障碍者皆可适用。但必须详辨其寒热之偏胜,而调整姜、连用量之轻重,恰到好处,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。

中文名:黄芪建中汤

种    类:5首

配    方:黄芪15g、大枣10个、白芍15g

功    效:气虚里寒,腹中拘急疼痛

黄芪建中汤配方

黄芪15g、桂枝3g、白芍6g、生姜3g、炙甘草2g、大枣12个、饴糖约10g。(按原方比例)

黄芪建中汤制法

黄芪等六种煎水取汁,入饴糖待溶化后饮用。

黄芪建中汤功效

本方以黄芪、大枣、甘草补脾益气,桂枝、生姜温阳散寒,白芍缓急止痛,饴糖补脾缓急。

加减:若泛酸者,可去饴糖,加吴茱萸暖肝温胃以制酸,另可再加瓦楞子。泛吐清水较多者,可加干姜、陈皮、半夏、茯苓等以温胃化饮。如阳虚寒甚而痛甚,可用大建中汤建立中气,或理中丸以温中散寒,中阳得运,则寒邪自散,诸症悉除。如寒象不明显,以脾胃虚弱为主者,可用香砂六君子汤以益气健脾,行气和胃。

黄芪建中汤方解

黄芪建中汤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,是增强益气建中之力,阳生阴长,诸虚不足之证自除。

黄芪建中汤名家论述

著有《温热论》的清代著名中医温病大家叶天士为黄芪建中汤治虚劳提出具体指征:

1、久病消瘦;

2、胃纳不佳,时寒时热,喘促短气,容易汗出;

3、脉虚无力;

4、有操劳过度史;

5、阴虚内热者忌用。[1] 

黄芪建中汤来源

源于《金匮要略》。

黄芪建中汤黄芪建中汤

配方:

原方:黄芪一两半、桂枝、生姜各三两、芍药六两,炙甘草二两、大枣12枚(擘)、胶饴(饴糖)一升。

黄芪22克、白芍18克,桂枝、生姜各9克、炙甘草6克、大枣6枚(擘)、胶饴(饴糖)30克。

功效:

温中补虚,缓急止痛。

用法:

煎汤取汁,兑入饴糖,再以文火缓缓溶化,分2次温服。

功效:

中焦虚寒之虚劳里急证。证见腹中时时拘急疼痛,喜温喜按,少气懒言;或心中悸动,虚烦不宁,劳则愈甚,面色无华;或伴神疲乏力,肢体酸软,手足烦热,咽干口燥,舌淡苔白,脉细弦。

参考资料

  • 1.  黄芪建中汤 .维维健康网.2013-01-18[引用日期2013-01-21]

转载请注明:华佗中医大师博客 » 黄芪建中汤